b) 编辑时捕捉实测细部点,运用软件的解算功能和绘制地物功能,编辑绘制街坊地籍(地形)图,并做好多余勘丈数据检查,保证地图数学精度。
c) 作业时应运用CASS软件提供的测图功能,严禁采用CAD作图命令绘制地籍、地形要素,保证地籍、地形要素属性信息不丢失,从而实现顺利向信息系统转换。
图上界址点位置应在规定精度内与宗地草图、实地状况相符。界址线应严格位于相应界址点连线上;界址边长短于图上0.3mm时,只表示一个点(解析界址点均应如数编入坐标册);界址边长小于0.8mm时,不绘界址边;界址边长于0.3mm、短于0.8mm时,界址点符号的圆圈重迭部分不绘出。原图上解析界址点点号原则上应注出,连号时可跳注,街坊外围轮廓与其最外层宗地的外侧界址边重合,巷口用虚线连接。各类线状地物与界址线重合时只绘界址线,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则在界址线两侧跳绘。调查区范围界线图上应明确标注。
地籍号、地类号、单位名称应与地籍调查表一致。
地籍号、地类号可压盖建筑物边线,注记不下时,地籍号、地类号可注在宗地外适当位置,用指位线表示其所属宗地。毗连小宗地的门牌号可跳注。共用宗地内只注一个最大单位名称。
d) 系统图层存储了方便与GIS系统交换信息的框架线、骨架线、Label点信息,不能删除。
e) 街坊图编辑结束后,要按元素系统整体审阅其协调性;应同时审阅相关系统元素符号配置的合理性;还要检查相邻街坊之间图形拼接。
f) 作业要定时备份,防止数据丢失,造成损失。
g) 其余详见《CASS用户手册》。
(6)宗地图的编绘
街坊地籍图编辑结束后,CASS软件自动生成宗地图,并按宗地图要求注记,宗地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图纸的大小(有A3、A4二种)进行调整,特别大的宗地另行编辑。生成的宗地图应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合肥市市辖区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技术方案》规定的要求,做到点、线清晰,各种注记清楚,宗地四至关系正确。
(7)分幅地籍图的编绘
调查区内所有街坊地籍图生成之后,利用CASS软件自动合成街坊地籍图并生成分幅图(实际上是分幅地籍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共同载体)。
分幅地籍图输出前应做以下编辑和检查:
a) 街坊拼接带图形的完整性,如桥梁、路边线等;
b) 跨图幅宗地、河流、道路注记;
c) 图廓外图名、图号、作业人员等变动元素注记。
(8)面积汇总统计
l 宗地面积计算与统计
以街坊为单位进行宗地面积计算和检核在界址点拓扑关系建立以后,进行宗地面积的计算,并且根据街坊外围界址点拓扑关系进行街坊面积计算,以街坊为单位的面积汇总。
l 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
在完成调查区全部街坊的面积计算并确定以街坊为单位的面积计算正确无误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区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并编制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9)数据格式转换
在各类面积汇总统计和图形生成之后,利用CASS软件提供功能(或本院自行开发转换接口)将各类图形和数据文件转换为《技术方案》要求的VCT和E00格式。
(10)图外整饰
左下角: XXXX年XX月权属调查
XXXX年XX月解析测图
年 坐标系
1993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图式、
测绘单位:河南省地质测绘院
左边(竖):合肥市国土资源局
下中间:比例尺
右下角: 调查员、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左上角:图幅(名)结合表
右上角:地籍图 秘密
上中间:图名、图号
3.6.3.4数据管理
为便于成果资料管理,设立专门的资料管理员,负责调查区资料管理、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调查和测量过程资料由作业组负责。建立资料、信息管理制度,确保资料和信息安全。
测量组专机专用、数据信息管理采用指定树式目录。建立计算机局域网,专人专责计算机信息管理,最终数据成果统一存放于服务器上。及时做好数据备份、计算机硬盘整理和维护、安装防火墙和定时查杀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作业适宜环境,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3.6.4 提交成果
(1)基本成果
a) 测量仪器鉴定资料
b) GPS网、二级导线观测记录、平差成果、点之记、控制网图等全套成果档案;
c) 图根导线控制测量观测原始记录、平差成果、控制网图等全套成果档案;
d) 以街坊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册及各个宗地面积计算成果1套;
e) 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1套;
f) 以街坊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套;
g) 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套;
h) 街坊宗地关系图1套(0.07mm聚脂薄膜);
i) 宗地图1套(硫酸纸);
j) 分幅地籍原图1套(0.07mm聚脂薄膜);
k) 图幅接合表各1套(0.07mm聚脂薄膜);
l) 地籍测量工作报告、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结各1式5份;
m) 地籍测量检查记录和自检报告;
n) 地籍测量的预检报告;
o) 初步验收报告。
(2)数据成果
a) 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
b) 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规定的Excel格式、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c) 宗地图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d) 分幅地籍图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e) 分幅分层地籍图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f) 街坊地籍图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g) 街坊分层地籍图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h) 工作区索引图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i) 以街坊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规定的VCT格式、Excel格式、E00格式);
j) 以街坊为单位的界址线数据文件(规定的VCT格式、Excel格式、E00格式);
k) 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数据文件(规定的Excel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l) 以辖区为单位街坊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m) 以街坊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数据文件(Excel格式);
n) 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Excel格式);
o) 工作报告和技术总结(Word格式);
p) 地籍测量检查记录和自检报告(Word格式);
q) 地籍测量的预检报告(Word格式);
r) 初步验收报告(Word格式)。
3.7 土地利用现状测量
3.7.1基本要求
1、地类划分与测绘按照《土地分类》(2001,国土资发[2001]255号)的内容进行;地类划分的基本单元为地块,地块测绘的最小面积为4平方米,4平方米及以下的地块可以归并到相临地块;同一宗内小于最小测绘面积的地块,应归并到该宗地内的相临地块。
2、地类界线要闭合于本宗地;地类界线与界址线、地物或其他界线重合时,在图形输出时可不显示。
3、同一地类被界址线或权属线分割,应以界址线或权属线为地类界划分地块。
3.7.2宗地内部的土地利用现状测量
宗地内部的土地按照《土地分类》的要求划分成若干地块,边界线使用地类界表示,要求在宗地内部做到全覆盖和不重不漏。
3.7.3 宗地外部的国有土地利用现状测量
宗地外部的国有土地按照《土地分类》的内容要求划分成若干地块,边界线使用地类界表示,要求在宗地外部的国有土地做到全覆盖和不重不漏。
几类特殊用地类型的地块划分与测量原则如下:
1、公路的土地利用现状测量
(1)城市道路原则上按照规划红线图划定的范围作为城市道路的土地利用现状,缺少规划红线资料的,按照人行道的外边缘作为城市道路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边界,外边缘以外的空地可以作为“街巷”用地测绘。
(2)街巷、内部道路以实际用地界线或路崖线作为土地利用的现状。
(3)城市道路的绿化隔离带,作为道路的组成部分,不单独分类。
(4)公路用地原则上按照规划红线图划定的范围作为公路的土地利用现状,缺少规划红线资料的,按照路沟外边缘确定公路的土地利用现状。
(5)其他道路按照护路林外边缘作为道路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
(6)道路交叉口的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
规划红线 道路中心线 地物分割线
(或人行道边缘)
2、铁路的土地利用现状测量
铁路用地按照有效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确定铁路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
3.7.4集体土地利用现状测量
集体土地按照《土地分类》的要求划分成若干图斑,边界线使用地类界表示,要求做到全覆盖和不重不漏。
3.7.5注记
土地利用现状的注记按照《土地分类》的代码注记在地块或图斑内部,每一个地块或图斑仅允许注记一个且必须注记一个地类代码。
3.7.6 权属界线的测量
土地利用现状的权属界限调查与测量,要求城镇调查到社区,农村调查到村民小组,权属界线的测量可以根据权属调查资料,通过内业数字化完成,内业无法处理的,应当通过外业实测。
3.7.7土地利用现状的测绘要点
土地利用现状的测绘按照《土地分类》的基本要求,土地利用现状的测绘要点如下:
1、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成若干地块或图斑,所有地块或图斑全部用多边形表示,多边形边界使用地类界表示;
2、每一地块或图斑只能有同一的一种用途;
3、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土地分类》标准表示到3级分类;
4、地块或图斑不跨越宗地或权属单位,即宗地或权属单位的边界线应当于地类界线相重合;
5、有规划红线的道路,道路用地以设定的规划红线范围确定;无规划红线的道路,道路用地以使用现状确定,城市道路一般确定为人行道的外边缘,其他道路应包含道路两侧的绿化用地和排水沟的外侧;
6、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养殖水面用地按常水位线实测;
7、滩涂用地按洪水位线与常水位线之间的滩地实测,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8、农田水利用地、水工建筑用地按实际用地范围实测;
9、铁路、管线、港口、码头用地按照实际的确权范围实测;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按照土地的利用现状实测;
10、1米以下的田埂或隔离物使用单线表示,但需要分段测量其宽度;
11、1米及其以上的田埂或视做小路,作为地块测量;
12、4平方米以下的零星地类,使用点表示,但需要量算其面积;
13、4平方米及其以上的零星地类,作为地块测量。
3.7.8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绘
在分幅地籍图基础上,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编绘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其中的街坊号、图名、图号、图廓整饰与分幅地籍图相同,图例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编制。图廓边上图斑应按图廓线封闭。
3.7.9 提交成果
a)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套(0.07mm聚脂薄膜);
b)街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c)街坊分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d)分幅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e)分幅分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文件(规定的AutoCAD格式、VCT格式、E00格式);
f)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
3.8 检查和验收
3.8.1权属调查成果检查
⑴ 自查、互查和专查
自查、互查和专查由本院完成。自查采用独立元素校对、相关元素建立条件实施系统检验的方法;互查采用分项、分层流水检查方法;专查需由专职技术人员做好事先指导、中间辅导和产品检验等三阶段工作。
a) 自查
自查由各作业组在作业中自行完成,它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键。自查将独立元素100%校对;相关元素建立条件进行系统检查。质量检查的重点是:调查程序正确,权源材料合法,确认界址清楚。
b) 互查
互查由技术检查员组织作业组完成。分项、分层流水检查方法,将检查内容做了细化,加上设计检查记录表格,这就使得互查工作全面进入了一个有效实施的新阶段。
c) 专查
专查的主要内容是:审查作业方案和方法,全面检查调查资料,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普遍性问题和解决特殊性问题,尽力提高成果质量,最终对调查成果进行综合质量评定。
其中,一级检查是日常技术方法检查和资料随即检查,要求对资料、成果的检查量达到100%;二级检查是在宏观上进行事先指导和对总体方案进行审查,要求在全部产品形成后抽查10~30%,作出关于质量的结论。
⑵ 预检
以街坊为单位提交资料和成果,向项目实施组申请预检。预检分为内、外业两部分,内业预检率100%,外业随机抽查20%,对明显不合理的要100%核查,错误低于抽查内容中的20%时,资料和成果退回作业单位全面检查,超过抽查内容中的20%时,则要求全面返工。
预检不合格,项目实施组出具预检意见,作为再次提交预检的依据。
预检合格,项目实施组出具预检报告,并提出成果质量等级并提出评价意见。
3.8.2控制测量检查
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测量的检查:首先审阅布网方案,要求己知点分布合理均匀,导线点布设均匀,密度适当,埋石规范,满足规范要求;其次,了解仪器检校情况,检查手簿记录、记算,分析观测方法;第三审阅平差计算资料,主要是校对起算数据和观测数据是否正确,分析各项精度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8.3图件检查
(1)土地利用现状图检查
土地利用现状图检查首先应当审阅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地类界线表示是否完整,多边形是否闭合,土地分类是否有逻辑错误;其次要检查与地籍图中的相关权属要素和地物要素是否一致,图式符号应用正确,各种注记、图幅接边、图幅整饰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第三要检查线状地物、零星地类的表示是否必要和合理,是否有必要的宽度和面积;第四要检查权属界线是否完整和闭合,权属界线和相关地物是否一致;第五,土地利用线状图必须到实地进行100%巡视检查,巡视的重点是看地类的划分是否合理,图上表示的地类是否与实地一致,注记是否正确等。
(2)地籍图检查
地籍图检查首先是地籍元素审阅,即将宗地关系图和权属调查资料全面校对,并将宗地关系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地物等要素套合检查,要求权属要素和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物要素保持一致;其次对必要地物元素进行审阅,要求地物与界址点(线)关系清楚,建构筑物主次分明,道路层次清楚,水系表示合理,图式符号应用正确,各种注记、图幅接边、图幅整饰等均符合技术要求;第三,外业巡视、检测,地籍图须到实地进行100%巡视检查,巡视是看图上表示的是否与实地一致,地物取舍,注记是否正确等。在巡视的同时,要有重点的检测三类距离: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和地物点间距,对每一幅图可根据其复杂程度,一般检测20-50条边,用计算中误差的方法进行质量指标统计。
(3)街坊图检查
街坊地籍图检查。要求街坊图上内容齐全,图形合理,注记正确,拼接完整,无差、错、漏等现象发生。
(4)宗地图检查
宗地图应逐宗阅读,并与宗地草图逐一校对,要求内容齐全、表示合理、注记正确。
3.8.4数据检查
(1)以VCT格式提供的数据,必须符合《合肥市市辖区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技术方案》规定的内容、分层、代码和交换格式。以AutoCAD格式提供的数据文件必须符合规定的测图系统要求。
(2)数据成果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成果的完整性,各类图形几何关系的拓扑完备性,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拓扑一致性,可以借助各种GIS系统和专门软件进行检验。要求各类要素的代码、几何特征、层次正确,属性表达完整;各层次的要素完备,无冗余,重点检查面要素的封闭性,多边形标识点是否唯一和遗漏,需要满足剖分要求的,是否不重不漏;各层次之间的相关要素表达一致,空间上要求重合的要素,是否完全一致等等。
(3)面积计算资料检查主要检查其输出规格、各类限差和各类数据统计的吻合性,数据取位的正确性,并检查其资料整理是否符合统一规定,数量是否齐全及清单是否正确。
3.8.5初步验收
以标段为单位汇总资料、成果和预检报告,向项目实施组申请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分为内、外业两部分,内业验收率为100%,外业随机抽查10%,对明显不合理的要100%核查,错误低于初步验收内容中的20%时,资料和成果退回作业单位全面检查,超过抽查内容中的20%时,则要求全面返工,并按有关规定追究预检人员的责任。
初步验收不合格,项目实施组出具验收意见,作为再次提交验收的依据。
初步验收合格,项目实施组出具验收报告,并对预检提出的质量等级作出评价意见,提出建议。
4.结束语
我们于2003年至2004年,用这种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进行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测绘1:500比例尺的地籍图,编绘宗地块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体会到采用这种方法投资较小,在不具备全站仪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经纬仪配合测距仪进行作业,作业方便,微机成图,微机量算面积,摆脱了面积量算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测绘精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本篇里,我们仅讨论了数字化地籍测绘的技术与要求,其还要我们在实际测绘工作灵活应用。随着测绘事业的发展,测绘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测绘精度也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现在所舍去的地籍要素将来也许一定要测绘出来,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我们的测绘技术,提高我们的测绘产品的精度,以满足测绘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地籍测量>> ,王侬等,测绘出版社,1996.10
[2] <<数字地籍原理 >>,杨德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地籍测量学>>,詹长根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 <<城市测量规范>>,中国建筑出版社,1986.2
[5] <<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高恒昌等,测绘通报,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