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8-83223983 65819088
                87711546
手机:13618037680
传真:028-83223983
Email:cdxin.rui@163.com
   
[资料]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三)
作者:成都新瑞测绘  来源:新瑞测绘  浏览:2464次  更新:2009/10/16 11:32:40

3.6.2作业流程
3.6.3 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3.6.3.1 二级导线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以合肥市国土局提供的三、四等GPS点和一级导线网基础上,按街坊布设图根控制网。当一级导线点不能满足图根控制要求时,布设附合二级导线或二级导线网。
(1)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距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²)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cm)
二级 2.4 200 ≤±15 ≤±8.0 ≤1/10000 ≤±5.0

注: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2)选点
二级导线在高等级点间沿道路布设,点位选择应注意:导线相邻边长不宜超过1:3,分布均匀;选取在土质坚实的地方,便于保存、观测和利用。
(3)埋石和编号
二级导线点选用铜质标志;点位选在道路边或公共设施地点,可凿孔现场灌注混凝土埋设标志,普通点位埋设永久性标石,类型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附图C.3.1。尽量利用原有城市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
点号统一以HFGTII加区首位拼音字母为标识,后缀以流水号进行编号,在之间加上标识等级的II,如HFGTIIL1、HFGTIIL2等。
(4)点之记
二级导线点在选埋后,应按照《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做点之记。
(5)观测
① 水平角和距离观测均采用在检定合格期内的2秒级全站仪,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全站仪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2.3.1条进行检校,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② 观测一般白天进行。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当方向总数超过3个时应归零。距离测量采用单程2测回测定斜距。在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应受日光直接照射,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应超过一格。否则应重新整置仪器。
③ 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²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²
二级 ≤±8.0 1 ≤±16 
④ 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
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hpa或1mmHg。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并将边长归算到参考椭球面,最终归算到高斯平面上。
导线边长可通过两点间高差或观测垂直角进行改平,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2.4.10和2.4.11条执行。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2.4.12条进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6)平差计算
观测手簿和边长改化资料经自查、互查和一级检查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二级导线的平差计算在微机上利用北京山维新技术公司研制的测量控制网平差处理系统(NASEW)软件进行严密平差。结果文件要求包括起算数据、方向观测值和归化后的边长值、方位角闭合差和坐标闭合差、方向和边长值的改正值、坐标、单位权中误差、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
(7)二级导线高程测量
二级导线高程测量采用经过检定的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区格式双面木质标尺按照四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施测,具体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第3.3条执行。
3.6.3.2图根控制测量
在一、二级导线网的基础上,按一个或几个相邻街坊分片布设一级图根导线网。按需加密少量二级图根导线。在RTK GPS观测条件较好的城郊结合部可直接采用GPS测定图根点坐标。
一级图根导线网应贯穿街坊内的巷道和河流,较好地围合所有自然街坊地块。布设图根网要顾及已知点的分布状况和网的图形强度,在网的外围转角处和图形多层发展的薄弱处要有已知点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弱导线点有较高的精度。
⑴ 一、二级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① 一级图根导线网应确保其外围主轮廓点与已知点联结;
②其它技术要求见下表:
级别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回数 测回差 测角中误差 最弱点位中误 差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坐标闭合差
J2 J6 (") (") (cm) (") (cm)
一级 1.2 120 1 2 18 ±12 ±5 ±24  1/5000 0.22
二级 0.7 70 1 1 ±20 ±5 ±40  1/3000 0.22
注:n为测站数。导线总长小于500m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⑵图根点标志和编号
图根点一般采用铁钉和木桩等临时标志。在平均每幅图埋石点不足3个时,可在一级图根导线点上增加埋石点;一般埋设预制的上底为0.1×0.1m,下底为0.15×0.15m,高为0.4m的混凝土标石;在沥青路上可钉入F12mm、长为60mm的钢筋,顶锯“+”字表示点位;在岩石或水泥路面上可凿刻“+”字表示点位,并在周围凿刻10cm×10cm的方框,内部涂上红漆。
编号以区首位拼音字母为标识,后缀以流水号进行编号,如L1、L2,在区内不得出现两个编号相同的图根点。
⑶ 外业观测
图根导线网水平角观测采用经检校的全站仪(测角标称精度6秒级以上,测距标称精度Ⅱ级以上),观测水平角一测回;单程测距一测回,四次读数;所有外业记录手簿均需采用装订成册、带有编号的手簿,或采用电子记录手簿。
⑷ 平差计算
    外业观测手簿经200%检查后方可输入计算机计算,一定要确保输入数据正确。
图根导线平差采用正式出版的平差软件或经验证正确的平差软件计算,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上述要求。
⑸ 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高程测量可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或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四等及四等以上高等级高程控制点,可沿图根导线点布成附合路线、结点网或支线,高级点间附合路线长度不得超过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超过6km,支线长度不得超过4km。采用DS3型水准仪按中丝读数法观测,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前后视距宜相等。路线闭合差不得超过±40 (mm)(L为路线长度),水准计算可采用简单配赋,高程取至cm。
图根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可和图根导线测量同步进行,布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垂直角和边长采用对向观测各一测回。
其余技术要求见《城市测量规范》4.2.15。
⑹ RTK-GPS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基站应架设在等级控制点上,并应采用较远的控制点进行定向。RTK-GPS不得用于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3.6.3.3地籍要素测量
(1) 作业方法和内容
作业方法:采用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测量法。在控制测量基础上,采用全站仪等采集设备,采集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及其它地物和地貌要素数据后,内业将全站仪内存上的数据通讯转入计算机,参照宗地草图和权属调查表,进行图形编辑,编制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全要素地形图,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交基本成果和数字成果。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全要素地形图的测绘;各类面积计算、汇总和统计。其成果经审核批准,并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2) 主要技术要求
l 界址点基本精度要求
类别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至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cm 允许误差cm
一 ±5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内部明显界址点
二 ±7.5 ±15 ±15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
l 地籍图基本精度要求
a) 界址点间距或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之图上中误差≤±0.3mm;
b) 地物点相对于最近平面控制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0.5mm;
c) 邻近地物点图上间距中误差≤±0.4mm;
d)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0.15m。
l 地籍图数据要求
a)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必须采用双精度(16位)型浮点数,小数取位不得小于6位;
b) 数据成果的长度基本单位为米、面积基本单位为平方米;
c) 坐标成果数据保留小数点后3位;
长度和面积数据保留小数点后2位。
l 地籍图表示内容及要求
a) 控制点。展绘各级控制点,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b) 图根导线点,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c) 表示全部界址点和界址线;
d) 主要地籍要素注记。按照调查资料依次注记街坊号、宗地号、地类号、权属单位名称、门牌号码等地籍元素;门牌号注记在与实地相应的位置;共用宗只注记一个最大单位名称,并根据宗地草图表示出各自独立使用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线;
e) 建(构)筑物、垣栅和界址物。居民地、工矿的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应准确绘制实地外围轮廓。以外墙勒脚以上的墙体为准如实反映建筑物特征,配置相应符号。建筑物间距在0.3米以上时应分开表示,装饰性的垛、柱及抗震加固垛不表示,突出墙体的承重垛、柱应表示。非界址物的临时房屋可舍去。永久性的车棚、门廊按柱外侧线测量。用作界址物的垣栅和临时建筑物必须详细测绘,不得综合取舍。建筑物的层次和结构必须注记,复式结构或阁楼不计入层次,仅有一层的建筑物也需要层次注记。围墙符号属双方共有的,按照测绘中心线的地物单独表示;复合楼以主体为准,注明主楼层数;
f) 道路测绘。城市道路按自行车道或混行车道边线表示成多边形,和天桥和立交处,道路用地物分割线连通,保证多边形的封闭性;公路、大车路以路肩线表示;居民区内的巷道、通道由建筑物自然形成;单位内和住宅小区内主要内部道路应绘制;道路名称应注记;
g) 水系及附属物测绘。水库、河、沟、塘应测绘水涯线,水渠以渠顶内侧边线表示,水系应注记名称和流向;水系和桥梁附属物等交叉处应采用地物分割线连通;水系上桥梁、坝、闸应以相应的符号表示,有名称需注记;
h) 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永久性的电力、电信均应准确表示,实测电杆位置,城市内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多种线路共杆架时,表示主要的。架空管线、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各类检修井及污水篦子只表示主要道路上的,过于密集时可取舍,单位内部及小区内部的检修井及污水篦子不表示;广告塔及街道两侧的广告牌不表示;电信交换箱及卡式电话不表示;路灯只表示主要桥梁、广场、街道和道路交叉及拐弯处突出的,一般街道及道路两侧的路灯不表示;市区内道路两侧的行树不表示;
i) 地貌、植被测绘。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坡、坎(坡度70度以上)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或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脚宽度大于图上2mm时应实测坡脚线。田埂宽度在1m以上时双线表示。农用地,绿化地,街心花园等应绘出地类界,并配置相应的植被符号;
j) 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道路交叉口、桥面、广场、庭院、空地、农田、花圃、坡坎上下方或其他地面倾斜变化处均应实测高程。
其它表示要求详见《图式》、《规程》和《技术方案》。
(3)极坐标法采集细部点三维坐标
在各级控制点设站测定下列部位细部点坐标:
a) 街坊外围的界址点、主要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
b) 街坊内部界址点和明显的地物点;
c) 用于检验相邻测站点可靠性的公共细部点;
d) 街坊外围拼接带的检查点;
e) 高程注记点;
f) 土地分类需要的地类界拐点。
极坐标细部测量采用带内存的5秒级或5秒以上精度的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半测回,边长测定一次,测距边长不超过150m。测距时应注意修正棱镜中心至界址点的偏差,宜采用小棱镜。
对于采用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街坊内部界址点时,可采用图根支导线方法测定,边长不宜超过100米,图根点至界址点支导线边数不宜超过3条。
将细部点观测数据(点号、属性、角度和边长)通信入计算机,采用本院研制的“一体化前端处理系统”即可解算其三维坐标,并转换为CASS软件可接受的格式,在CASS中展绘控制点和细部点。
(4)实地绘制街坊地籍草图
利用微机展绘的细部点图,野外根据实地连线绘制街坊草图,并采用钢尺补充勘丈相关距离数据,勘丈界址边、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拴距)、地物点间距等,将边长数据、地名、门牌、楼房层次等地籍、地形要素名称注记在草图上,供室内图形编辑。
(5)街坊地籍图编辑成图
地籍图作业以街坊为单元。作业首先要显示解析数据和其它解析细部点位置,形成1:500的解析数据图;经图形编辑后就形成了以解析数据为基础的街坊地籍图;在街坊地籍图基础上进行土地分类,标注地类号,形成街坊土地利用现状图;在街坊地籍图基础上自动生成宗地图,合成全测区街坊地籍图数据后自动裁剪生成分幅地籍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在外业逐步完成地籍测量的过程中,需同步进行街坊地籍图编辑作业。作业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利用CASS软件提供的图形编辑功能绘制地籍图,进行必要的相关条件检查,在高质量数据控制的基础上形成优质数字地籍图产品,并顺利实现数据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转换。
编辑街坊地籍图作业要点如下:
a) CASS合肥专用版软件按照国标“GB14804-93”编码标准,并结合合肥市分类编码要求进行设计,分层、分色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并提供了分幅的下拉菜单、图标菜单、工具条、快捷命令等工具方便地形、地籍测绘。作业员必须熟悉软件功能、操作,按《CASS用户手册》进行作业。

 
返回列表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 
地址:成都市营门口路18号附44号 电话:028-83223983 87711546 传真:028-83223983 Email:cdxin.rui@163.com
版权所有 © 成都新瑞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090128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