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一张图”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效果显著 |
作者:成都新瑞测绘 来源:国土部网站 浏览:665次 更新:2010/1/27 9:39:05 |
作者:吴岗 吴梅 在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监控中心,记者见到了这张“图”。 这张“图”底图清晰,操作简单,一目了然。“图”上,16块银屏闪烁着不同的颜色,不断变化跳跃的数字反映了天津全市域1.2万平方公里内土地批、供、用、补、查和房屋管理的各种情况。它提醒人们,天津的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已成功步入精细化阶段,任何细微的违法及变化都会在“图”上有所显现。 “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完成从土地征收转用到权属变更,从地类用途管治到用地审批、从土地供应到合同签署、从土地初始登记到商品房预售和在建工程抵押转让、从房地合一,证后监管到颁发房地权属证书,实现业务应用系统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统一标准下的信息共享。”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吴延龙把这张“图”概括得非常详细。 80坐标系和1∶2000比例尺构成的底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用“一张图”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是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也是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的初衷。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天津的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经济建设大潮中,需要进行现代化、精细化的土地管理,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6年9月,天津国土房管局“一张图”工程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一张图”最基本的要素是底图,底图的关键是坐标系。 80坐标系是国标,而过去天津用的是90坐标系。“90”变“80”,绝非简单意义上的数字转变,而是需要思想上的统一和大量科学技术支撑和人工劳作。 “集中力量,迅速建立起全市域80坐标系下的基础数据层,统一现状信息采集和测绘成果采集标准。现场测绘应直接采用80坐标系数据,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吴延龙提出了具体要求。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信息中心是这项工程的直接参与者。 “按照局长的要求,我们立即会同地籍中心制定了关于坐标系的相关规定,明确各区县在勘测定界、地籍前置中遇到坐标数据转换问题,由地籍中心协助解决。”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信息中心主任徐玉明说。 在市局和区县国土分局的通力配合下,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90”全部转为“80”,为底图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底图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是统一精度。 为确保精度,市局领导研究后决定抓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契机,利用调查成果在全市开展高精度1∶2000大比例尺调查。这项工作对于天津来说是一项新突破,没有直接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将好事办好,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市局于2008年6月邀请国土资源部领导和有关专家,就天津市开展1∶2000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专项论证工作,并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 随后,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立即按照国土资源部、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建议,选择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开展较早的北辰区作为试点,开展内业判读、外业调绘、内业整理、建立数据库、成果核查、数据汇总等工作,形成了规范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 并于2008年11月30日将整理完成的试点调查数据库向全国土地调查办申请预验并通过验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数据库样板模式,在全市推广使用。 1∶2000大比例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涉及全市12个涉农区县,172个乡镇,3900个村,总面积约12000平方公里。经过6个月艰苦努力,高精度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终于建成。并以此为基础,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起全市域统一坐标系、统一数据精度、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采集成果标准、统一数据库及开发工具的“五统一”网络基础应用平台。 土地审批过程和结果全在体内循环,完全杜绝人为因素 “一张图”不是单纯的信息化建设,不是操作方式的改变,不是业务管理理念更新,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管理理念的升华。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土地审批过程和结果全在“图”内循环,完全杜绝人为因素。 过去土地审批,缺少精确严谨的底图配合,人为因素极大。这些缺口既为用地部门“拿地”找了借口,又为管理者带来了难度。如今,需要土地的区县长们不用出屋,打开“图”,需要的地块属于什么性质,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是不是基本农田,一目了然。 为了能够做到这点,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同样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8月12日和22日,吴延龙分别在静海县、宝坻区国土资源分局主持召开启动“一张图工程”,实现土地征收转用网上审批现场推动会。两次会议上,静海分局、宝坻分局分别用真实数据演示了土地征收转用网上审批系统,与会的各区县国土分局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就审批系统的各项功能和系统启用后原审批程序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进行了讨论研究。 8月18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了《启动“一张图工程”实行土地征收转用网上审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8月31日起,全市实现建设用地网上审批。除区县政府在系统启动前已审核同意的批次,其余全部网内运行。这些不但标志着该局“地上图、图上网、在线批、实时新”的目标已经实现,而且从网络系统上理顺批、供、用、补、查应用系统结构联动关系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关系已经形成。 不仅如此,该局开发的开发复垦整理系统实现了由过去单纯管地的数量到科学的地段管理,怎样占补平衡,可利用地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在这套系统上一比划,一目了然。 在这张“图”上,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职权,按流程实时完成地类变更,实时刷新数据。违法图斑拆除后的地类恢复,开发复垦数据录入,农业结构调整,地类图斑界线和权属界线变更,应有尽有,确保了地类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在这张“图”上,征收转用区域会接受网络平台对规划、基本农田、区片价、权属界线的自动跟踪检查。检测出规划不符、占压基本农田、权属界线有误的,均会被系统退出。 在这张“图”上,土地征转审批成果和储备资源通过系统平台直接转入供地系统。根据建设项目要求,上图组建出让方案后上市交易和完成交易后进入网上签约,土地交易合同转入权属系统,用于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在这张“图”上,房地权属信息平滑融合、土地交易网上签约、建设监管、房产预售、在统一平台支持下同步共享,为房地权属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测绘成果标准化,杜绝了权属地域、接边、占压的问题。房地两证合一彻底解决了白地抵押查封与房地抵押查封数据的同步处理。建立了影像图、地籍图、地上附着物和建筑物展开图的四图捆绑,并完成与权属属性库对接,创建房地权属四图一库管理新模式。 三套网络、两个执法体系,区域内房地产监督调控成为现实 5000万元投资,400台服务器,4000个终端机,支撑起“一张图”。 该局CORS网的使用成为这张图显著的亮点。这套系统对于土地执法监察意义非同小可,有了这套系统,实现了市局与区县局信息同步监控。 “一张图”与全市域21个区县房管局、13个区县国土资源分局、36个直属单位、32业务处室专线内网连接。与国土资源部、市财政、税务、银行、审批大厅跨行业联网。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政办公网、业务审批网、无线监控网三套网络系统。行政办公网支持九类办公文种的编辑和几十个通道,每年可办理市、区县两级管理部门各类文件的网上报批和流转2万余件。业务审批网由160台服务器集群组合,可调控网络资源,46套网络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着土地、房产、矿产资源的业务审批、登记、交易等,每年达到52万件业务和1100亿交易资金的流量。无线监控网由12台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和12台双频GPS车载移动基站构成,实现了对全市域的无缝覆盖,数据处理中心与基站光纤链接、与移动站实时数据交互。 需要一提的是,该局的“一张图”还形成二套执法体系。 ——地上巡查体系。在地上无线监控网的支持下建立起区域网格化监管区,通过手持机和基站联网实现的实时联网现场信息回传,由基础信息平台共享区解读数据合法性。 在无线监控网的有力支撑下,及时掌握全市域内每块土地及地上物、附着物变化状况及合法性,配合全站仪还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宗地测绘报告和房地证后监管报告。 土地监查指挥车和载有双频移动基站的巡查车,构成了土地监管网和数据库联网的执法巡查系统。车载移动基站和固定基站配合,可以形成半径80公里监控范围,延伸到市域内最边沿的每一块土地。土地监查指挥车,除移动基站外,还可以通过卫星通讯频道,实时与局数据中心保持数据同步,将指挥车拍摄的现场画面传回指挥中心,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 ——遥感监测体系。每年四次定期采购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与基础平台上的1∶2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叠加,计算变化图斑。通过联网信息共享的统一平台将审批数据叠加计算排除合法数据,将违法疑似图斑从网上提交巡查系统。在无线监控网的支持下,将现场检查信息返回,网上提交执法系统,完成动态监控信息联网处理。 三套网络、两个执法体系实现了国土资源业务全部进网和网络覆盖全市两个目标,达到了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今天的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在统一网络基础平台支撑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依法依职权办件和数据的实时同步更新,以图管地,以图管房,以图管矿的目标基本实现。 |
上一个:枣阳市规划局为安居工程服好务 下一个:青海国土资源部2009亮点纷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