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 ||||||||||||||||||||||||||||||||||||||||||||||
作者:成都新瑞测绘 来源:新瑞测绘 浏览:2175次 更新:2009/10/14 16:30:50 | ||||||||||||||||||||||||||||||||||||||||||||||
一、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和精度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1) 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地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
(2) 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由试验分析与检测证明,应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施测一个点的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精度可达到1~2c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可以成倍地提高观测时间和经济效益。
(3) 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二、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
(1) 凡符合1985年发布的《城市测绘规范》要求的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点和一、二级城市控制网点都可利用。
(2) 对已布设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而未布设一、二级控制网的地区,可以以其为基础,加密一级或二级地籍控制网。
(3) 对已布设有一级城市控制网的地区,可以以其为基础,加密二级地籍控制网。
(4) 在利用已有控制成果时,应对所利用的成果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和检查。在检查与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过大误差时,则应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的点(存在粗差、点位移动等),可避而不用。
三、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应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布设规格和技术指标见表6-7。
表6-7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规格和技术指标
四、图根控制测量
(一) 图根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界址点坐标的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目前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都在100m以上,这样的控制点密度用于测定复杂隐蔽的居民地的界址点势必要做大量的过渡点(多为支导线形式),不但工作量大,作业率低,在精度方面也不能保证。因此,经济而又可靠的方法是布网时增加控制点的密度。可在二级导线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表6-8提供了两个等级的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作业时可选用其中的一个。
表6-8 图根导线技术参数表
图根导线的边长已充分考虑复杂居民点的实际情况,目的是在控制点上能够直接测到界址点,对于特别隐蔽的地方,界址点离开控制点的距离也会约束在较短的范围内。
(二) 无定向导线
由于在日常地籍工作中,一些地籍要素需要经常测绘,而且当城镇原有的地籍控制点被严重破坏时,则很难找到两个能相互通视的点,如果在加密控制点时仍然采用附(闭)合导线或附(闭)合导线(网)或支导线,势必会增加费用,延长时间,难以及时满足变更地籍测绘的要求。虽然无定向导线(如图6-8所示)也是一种控制加密手段,但与其他种类的导线相比,却存在精度难以估算,检核条件少等问题,故在一些测绘规范中并未作为一种加密方法被提及。随着测角、测距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也可布设无定向导线。
![]() 图6-8 无定向导线的一般形式
无定向导线检核条件少,在具体应用时要求注意如下几点:
(1) 首先对高级点作仔细检测,确认点号正确,点位未动时方可使用。
(2) 应采用高精度仪器作业。
(3) 无定向导线中无角度检核,因此在进行角度测绘时应特别当心。一般说来,转折角应盘左和盘右观测,距离应往返测,并保证误差在相应的限差范围内。
(4) 无定向单导线有一个多余观测,即有一个相似比M的,规定的无定向导线才是合格的。
(5) 对无定向导线采用严密平差软件或近似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软件中最好有先进的可靠性分析功能。
(三) 支导线的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支导线的应用非常普遍。在一些较隐蔽处,支导线的边数可能达到三条或更多,因缺乏检核条件致使支导线出现粗差和较大误差也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返工,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应加强对支导线的检核,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证支导线的精度,从而保证界址点的测量精度。
1. 闭合导线法
如图6-9所示,M,N,Q为已知点,为求出界址点B的坐标,首先要求出A点的位置。P1,P2,P3,P4,P5为只起连接作用的导线点,且P1与P2,P4与P5的距离很近。导线点观测顺序为M,P1,P2,P3,P4,P5,A,类似闭合导线的观测方法,但又与闭合导线的观测顺序不同。当观测结束后,按闭合导线M、P1、P3、P5、A、P4、P3、P2、M计算。这时P3可以得到两组坐标,起到一种检核作用。然后根据A的坐标可以很方便地求出界址点B的坐标。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一点外业工作量,但较好地解决了位于隐蔽处界址点的施测问题,同时导线点也得到了检核和精度保证。
![]() 图6-9 闭合导线法图示
2. 利用高大建筑物检核
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上的避雷针和高楼顶上的共用天线等,在地籍控制测绘中有很好的控制价值。作业时,高大建筑物的交会随首级地籍控制一次性完成,这样做工作量增加不多。用前方交会求出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等的平面位置后,即可按下面的方法施测支导线。
![]() 图6-10 高大建筑物检核
如图6-10,M,N,Q为已知点,B为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且平面位置已知。为了求出A点的坐标,并观测b4。根据测得的角度和边长计算各导线点坐标。
求AP和AB边的坐标方位角 :
aAP=arc tan ((YP-YA)/(XP-XA))
aAB=arc tan((YB-YA)/(XB-XA))
设b¢4=aAB-aAP,b¢4与观测值b4比较,当|b¢4-b4|小于限差时,成果可以采用。该法能够发现观测和计算中的错误,起到了检核支导线的作用。
3. 双观测法
如图6-11,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布设支导线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总长不超过200m的支导线。为了防止在观测中出现粗差和提高观测的精度,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角度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此法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时一定要认真检查,仔细校核,尤其在推算坐标方位角时更要细心。
![]() 图6-11双观测法图示 | ||||||||||||||||||||||||||||||||||||||||||||||
上一个:[资料]深入探讨房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下一个:[资料]地籍测量坐标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