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8-83223983 65819088
                87711546
手机:13618037680
传真:028-83223983
Email:cdxin.rui@163.com
   
[资料]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作者:成都新瑞测绘  来源:新瑞测绘  浏览:2576次  更新:2009/10/14 16:19:25

 

本章主要对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等进行说明,而对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只作一般介绍,有关此部分的详情请参阅有关书籍。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之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控制测量。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根据不同的施测方法,各等级地籍基本控制网点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6-1至表6-5。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地形图根控制点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1mm×比例尺M)。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1. 各等级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规定见表6-1。
6-1 各等级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规定
等级
平均
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始边
相对中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水平角观测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DJ1
DJ2
DJ3
二等
9
±1.0
1/30 0000
1/120 000
12
 
 
±3.5
三等
5
±1.8
1/200 000(首级)
1/120 000(加密)
1/80 000
6
9
 
±7.0
四等
2
±2.5
1/120 000(首级)
1/80 000(加密)
1/45 000
4
6
 
±9.0
一级
0.5
±5.0
1/80 000(首级)
1/45 000(加密)
1/27 000
 
2
6
±15.0
二级
0.2
±10.0
1/27 000
1/14 000
 
1
3
±30.0
 
2. 各等级三边网主要技术规定见表6-2。
6-2 各等级三边网主要技术规定
等级
平均
边长/km
测距
相对中误差
测距
中误差/mm
测距仪等级
测距测回数
二等
9
1/300 000
±30
4
4
三等
5
1/100 000
±30
Ⅰ、Ⅱ
4
4
四等
2
1/120 000
±16
2
4
2
4
一级
0.5
1/33 000
±15
2
2
二级
0.2
1/17 000
±12
2
2
 
3.各等级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规定见表6-3。
6-3 各等级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规定
等级
平均
边长/km
附合导线长度/km
测距
中误差/mm
测角
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水平角
观测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DJ1
DJ2
DJ3
三等
3.0
15.0
±18
±1.5
1/60 000
8
12
 
±3
四等
1.6
10.0
±18
±2.5
1/40 000
4
6
 
±5
一级
0.3
3.6
±15
±5.0
1/14 000
 
2
6
±10
二级
0.2
2.4
±12
±8.0
1/10 000
 
1
3
±16
注:n为导线转折角个数。当导线布设网状,结点与结点、结点与起始点间的导线长度不超过表中的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4. 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见表6-4和表6-5。
6-4 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1)
等级
平均
边长D/km
GPS接收机性能
测量量
接受机
标称精度优于
同步观测
接受收数量
二等
9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2×10-6
2
三等
5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3×10-6
2
四等
2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3×10-6
2
一级
0.5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3×10-6
2
二级
0.2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3×10-6
2
6-5 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2)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卫星高度角
15o
15o
15o
15o
15o
有效观测卫星数
6
4
4
3
3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20
15
15
 
 
观测时间段
2
2
2
 
 
观测时段长度/min
90
60
60
 
 
数据采样间隔
15-60
15-60
15-60
 
 
卫星观测值象限分布
31
24
24
24
24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
10
10
10
10
 
三、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要测绘地籍图和界址点坐标,而且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进行变更。因此,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要求的界址点精度有关,地籍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但是,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图比例尺无直接关系,这是因为在一个区域内,界址点的总数、要求的精度和测图比例尺都是固定的,必须优先考虑要有足够的地籍控制点来满足界址点测量的要求,再考虑测图比例尺所要求的控制点密度。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同样遵循以上原则。
为满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城镇地区,应对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全部埋石。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1) 城镇建城区:100~2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 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 城镇郊区:400~500m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在旧城居民区,内巷道错综复杂,建筑物多而乱,界址点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地增加控制点和埋石的密度和数目,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需求。
四、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地籍控制点若需要作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须在地上埋设标石(或标志)。基本控制点的标石往往埋设在地表之下(称暗标石)而不易被发现。一、二级地籍控制点的标石的大部分被埋设在地表之下,在地表的上面仅留有很少一点(约2cm高)。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所谓点之记,一般来说,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与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该文件属上交资料。
表6-6 控制点点之记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等情况,必须绘制测区控制网略图。控制网略图就是在一张标准计算用纸(方格纸)上,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能将整个测区画在其内为原则),按控制点的坐标值直接展绘纸上,然后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型的线条画出各等级的网形。控制网略图要做到随测随绘,也就是当完成某一等级控制测量工作后,立即按点的坐标展出,再用相应的线条连结,这样不断地充实完成。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完成,控制网略图也相应地完成。
地籍控制网略图是上交资料之一,无论测区大小都要做好这项工作。地籍控制网略图见图6-1。
 
6-1 地籍控制网略图
 
 
返回列表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 
地址:成都市营门口路18号附44号 电话:028-83223983 87711546 传真:028-83223983 Email:cdxin.rui@163.com
版权所有 © 成都新瑞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090128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