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8-83223983 65819088
                87711546
手机:13618037680
传真:028-83223983
Email:cdxin.rui@163.com
   
[技术]浅谈中专学校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建设
作者:成都新瑞测绘  来源:南方(South)  浏览:1452次  更新:2009/7/21 9:33:39

作者:林 郁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组建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必要性,着重阐述了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的过程。实践证明,组建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能有效地推动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

【关键词】 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建设

一、组建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必要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是重点,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只有在不断优化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专业建设,学科领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红河州农校土地管理专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设的一个不足二十年历史的专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其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给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地籍测量课程是土地管理专业为学生将来从事土地管理和相关的工程测量工作,奠定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实践基础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作用是培养学生在地籍调查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及土地登记等相关测量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3S技术和数字技术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新的革命,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地籍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传统的测绘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地籍测绘的需要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而实施这一教学的关键是建设优良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服务对象分析
    这里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服务对象主要是指:教学和学习者。
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组建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必要性,笔者认为中专学校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学,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功能。

1.教学分析
     《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在中专二年级上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习了《土地管理概论》、《测量基础》、《地图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讲授的,总课程为60学时,要完成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档案管理等教学内容,其中地籍调查、地籍要素测量是教学重点,难点是地籍图测绘。

    《地籍测绘》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所提供的实习操作环境能完全满足教学任务需要,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较为直观地反映理论,其效果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利用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多种教学手段还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大限度地缩小教学和生产的差距。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中专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已经进行了地形测量和地籍调查实习,对土地专业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所面临的问题是即将寻找工作,迫切地需要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以便能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际技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环境。利用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尽快使学生掌握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培养健全的人。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建设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以传统的地籍测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籍信息的获取、处理、显示和输出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将以不同手段采集的数据以及地籍要素调查信息输入计算机,使用数字化地籍测绘成图软件系统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地籍图、宗地图、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文件,在绘图仪、打印机等设备上输出。
    笔者认为,建设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应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建设,即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两者是紧密衔接的,是相辅相成的。

1.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
1.1局域网架设(见图一)
      根据具体情况,在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局域网架设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整个网络的建设应具备通用性,要保护现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和测量仪器设备资源。
(2)网络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即对测量数据采集、处理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技术开放和对其它网络的接入开放。
(3)多样的课程训练能力:开设的数字化地籍课程,都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强调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统一。

图一: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局域网拓扑结构图

1.2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软件平台
实验室应能承担课程任务和满足上机实验要求,所以计算机的数量不应该少于40台,每台计算机的配置应该能够满足以下软件系统的要求:
★Windows 2000服务器版运行的基本要求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AutoCAD中文版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图形数字处理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开发的CASS网络版(30个节点)运行的基本要求
★外接设备的基本处理要求
★Microsoft Office运行的基本要求
★防病毒软件运行的基本要求
★强大的网络数据库交换能力
重要的是,在安装了所有这些软件系统之后,为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所以CPU主频不应该低于1G,硬盘不应该低于40G,内存不应该低于128M,网卡速率不应该低于100M,显卡显存大于64M。另外,从学生机房管理的角度讲,为防止系统故障,保证大的运行效率,需要安装硬盘还原卡对系统盘继续保护。
2.教学模式建设
2.1修改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所决定的,而教学大纲应随着学科的变化发展及时修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地籍图图式》(CH5003-94)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适当降低了对测绘理论的要求,转而强调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时删除过时的方法和手段。在保证基础测量教学的前提下,重点增加数字化地籍测量和CASS成图软件的教学内容,将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
2.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① 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挂表、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使复杂内容简单化,粗象内容形象化,难点内容通俗化,使教学直观易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片、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仪器构造复杂、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通过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
③ 合理安排地籍测绘实验和实习。首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其次,合理安排地籍测绘实验和实习,其内容从常用仪器工具的使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到宗地图的测绘,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等,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实行仪器操作考核制度,开展实习成果展评。
④ 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在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同时与仪器经销商、测绘生产单位合作办学,或借助有关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资料(如图片、光盘、录象带等),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现在测绘知识,缩小教学和生产的差距。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推动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生通过在实验室里的学习,可在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能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初步具备解决地籍测绘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地籍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验室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陆守一,唐小明等. 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第2版)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陈伟清.加强测量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J]. 四川测绘.1999,183-185.
[3] 吉绪发.CASS6.1参考手册.南方数码.2005,3.

 
返回列表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 
地址:成都市营门口路18号附44号 电话:028-83223983 87711546 传真:028-83223983 Email:cdxin.rui@163.com
版权所有 © 成都新瑞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090128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