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好办法---崩塌、滑坡活动的简易监测 |
作者:管理员 来源:新瑞测绘 浏览:1989次 更新:2010/10/22 21:44:09 |
崩塌滑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同时,监测结果也是检验崩塌滑坡分析评价及滑坡防治土程效果的尺度。因此,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监测方法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监测内容丰富,监测方法较多,监测仪器各种各样,这里不作论述,现就简易的大地形变位移测量、裂缝位移测量、宏观地质调查法监测叙述如下。 一、监测点的选定 (一)大地形变位移监测:为了解崩塌滑坡的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研究其稳定性,预报崩滑险情,对崩塌滑坡进行大地形变测量(位移监测)是必要的。大地形变测量监测点的选定应根据崩塌滑坡的平面形态布设监测网点,监测网点分控制点和监测点,控制点埋设在崩滑体区外围,为相对不动点,监测点布设在崩滑体内,一般布设上、中、下三条直线主要是为控制崩滑体变形化范围,用视准线法测量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动态。 (二)裂缝相对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是监测崩滑体中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监测点选择在裂缝两侧,特别是主裂缝(崩塌母体与崩塌体之间裂缝)两侧,监测点一般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和垂直变化,此外,还可在建筑物(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等)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等观测该烈缝的变化情况(图2-5)
(三)宏观地质调查法:宏观地质调查法是采用常规的崩塌滑坡变形形迹追踪地质调查方法,进行人工巡视,并发动当地群众报告崩塌滑坡区内出现的各种微细变化。该调查法选点宜在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包括调查路线应穿越、控制整个崩塌滑坡区。 二、确定测量工具和测期 监测点选定之后,需确定测量工具和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测量工具原则上精度越高越好,但考虑到经济、实用和便于操作,大地形变测量选用经纬仪和红外线测距仪;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用钢卷尺,宏观地质调查用一般的地质罗盘钢卷尺等即可。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应随崩塌滑坡所处阶段以及崩塌滑坡主要动力破坏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崩塌滑坡变形缓慢阶段(蠕动阶段),简易监测宜每月一次,崩塌滑坡变形加快,监测次数相应加密。、以降雨为主要动力破坏因素的崩塌滑坡,雨季应加密观测次数。监测观测工作应连续进行,直到经防治工程治理后不再变形为止。 三、记录、分析监测成果。 每次观测,需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室内将其制成表格,并绘制观测时间 ― 位移曲线图,平面位移矢量图以及时间位移曲线图和降雨量关系图等,及时进行监测工作总结,为预测预报崩塌滑坡发展趋势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四、建立简单易行的险情警报系统,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监测的最终目的在于预报灾情,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崩塌滑坡监测站应建立有线(电话、磁石单机)和无线(甚高频、短波单边带)通信联络险情警报系统,若发现险情,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将险区内人员撤离,把灾害损失到最低限度,确保人民生命 |
上一个:汪民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会上要求——坚决打好三峡库区地灾防治这场硬仗 下一个:对山体滑坡如何说“不” |
![]() ![]() ![]() |